測光表有分機身的測光表還有手持測光表兩類,除非是專業攝影師或PRO級的玩家,否則一般不會去買一個手持測光表。
因此這裡我們只介紹機身測光表。
最開始出現的機身測光表應該是平均測光和中央重點測光這兩種,後來才又出現點測光和矩陣測光(有些稱為評價測光)。
現代的相機,最常見的就是中央重點測光、點測光、以及矩陣測光這三種:
它的測光範圍只在於畫面中(觀景窗裡)的一小點,通常是畫面的1%~10%,視相機設計而定。
這個小點通常在觀景窗中央,但先進的相機也可以設定將測光點在觀景窗中移動。
它的測光範圍包含了整個畫面,但在畫面中的一個局部範圍佔有較大的比重。
例如,觀景窗中12mm圓形範圍內佔了75%的比重,其餘範圍佔25%;其它也有60:40, 80:20等等不同的組合。
** 矩陣測光 - 矩陣測光是將畫面切割成不同區塊,由不同感應器分別對這些區塊測光,然後再依各個區塊測得的結果去判斷最適當的測光值。
和前兩種測光方式最大的不同,在於它需要一個能 "思考" 的微電腦,依相機廠商所設定的規則(演算法)做判斷。
畫面要如何切割,切割後各區測得的亮度要如何 "計算" 得到一個適當的測光值,這其中大有學問。
因此,即使各家相機都有所謂的矩陣測光或評價測光,所以測出來的結果也不儘相同。
矩陣測光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,使用者根本不用去理會測光怎麼測,只要負責構圖按快門就好了。
不過天下沒有這麼完美的事,沒有一個相機廠敢保證它所提出的演算法一定能夠儘如人意,因為相機畢竟不是人,它不會知道你拍的是什麼,更不會知道你想拍的是什麼感覺。
還是回到那句老話 "正確的測光只在你心中"。
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份的相機,除了矩陣測光之外,它還會提供中央重點測光,甚至點測光這幾種測光方式,以彌補彼此的不足。
往後有機會,我們再分別針對這幾種測光法做詳細的介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