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1月 05, 2006

閃燈M模式

閃燈的出力大小以GN值表示,它的定義是:
GN = f * d
其中f是指光圈大小, d指的是拍攝距離。
為什麼要這樣定義?
因為光的強弱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,而進光量又和光圈f的平方成反比。這是物理定律,就連太陽光也是如此,只不過太陽到地球距離那麼遠,所以在地球上距離差個幾公尺,等於是沒差。
例如有一光源,它在2m處需以光圈4.0能正確曝光,則在4m處光的強度只剩2m處的1/4,所以光圈面積需開大4倍,也就是光圈開到2才能得到相同的曝光(假設快門不變)。
所以光圈f與距離d的乘積可用來表示一個光源的強度,而用在閃燈上這個值就叫GN值。
而GN值通常以ISO100的感光度為基準,使用時需先確認以公尺(m)為單位為是英呎(ft)為單位。
ISO每調高一格,則GN值變成原來的1.4倍。利如若一閃燈在ISO100時GN值為24,則在ISO200時GN值為34,ISO400時為48。這是因為ISO每調高一格,則光圈需縮一格(光圈值*1.4)才能得到相同的曝光。
反過來說,由閃燈的GN值和被拍攝主體的距離d,就可以決定使用閃燈時應調整的光圈大小。
舉例來說,若所用的閃燈GN值是28(以公尺計算),則當拍攝距離2m的主體時,光圈需調成14(28/2=14)。
若拍攝主體在4m處,將光圈需調成7。
這是最基本的計算方式,它的前題是主體的照射光非常微弱,在不打閃燈的清況下拍出來的主體會變黑的。
至於如何得知被拍攝主體的距離? 這可在對焦後,由鏡頭上所指示的距離得知。
所以最基本的閃燈手動模式拍攝方式如下:
1.對焦,讀出主體距離
2.由 f = GN/d 計算所應設定的光圈大小
3.將光圈調成f, 再按快門
最陽春的閃燈,只有一個固定的GN值,所以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。
因為只要距離定了,等於光圈大小就被限制住了。
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,那快門要設多少?
如果不是要使用慢速閃燈同步,就設成閃燈同步速度就好了。
這麼說好了,如果在低光源的情況下若沒有閃燈,快門設成1/250或1/125或1/60,甚至1/30其實都沒什麼差別,拍出來都是黑的。

而閃燈擊發時,持續(輸出)時間非常短,從最慢的千分之一秒到幾萬分之一秒,都遠比閃燈同步速度短很多。右圖是Nikon SB28的閃燈持續時間,取自SB28說明書。
也就是說,只有在這千分之一秒到幾萬分之一秒內底片才會受光,所以快門開多少都是假的。
(當然如果光線不是太弱,或使用慢速閃燈同步,那快門對底片曝光還是有影響的,這部份留到後面再談,以免全扯在一起大家就搞混了)

而以這種方式打出來的閃燈,通常只有主體亮度是夠的,而背景可能是暗的。如右圖是以SB28以手動模式拍攝出來的結果,因為背景距離較遠,閃燈打到背景時強度已經很弱了(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),所以拍出來的背景很暗,只有主體是正確曝光。

現在功能較完整的閃燈,即使是用手動模式,也可以調整不同出力大小。
如右圖的Nikon SB-28,其手動模式可以將出力調整由全輸出到1/64輸出等不同強度,同時還會依你所設定的光圈顯示出主體能正確曝光的距離。
這種閃燈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,你可以先設定你所要用的光圈,然後視拍攝距離調整出力,即可使主體得到正確的曝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